外國電影史細節整理(一)
第一章早期無聲電影的發明與初步發展
第一節早期電影的誕生和敘事萌芽
一、早期技術準備
連續攝影技術準備:法國達蓋爾等人。
愛迪生實驗室:電影視鏡“電影”的命名
盧米埃爾兄弟:1895年,法國的奧古斯特·盧米埃爾和路易·盧米埃爾兄弟,研制“活動電影機”,標志電影的誕生。
二、電影發明依據的科學技術和原理
1.視覺暫留
2.連續攝影術
3.活動放映術
三、紀錄本性——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創作(電影之父)
1896-1912年,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。
(一)作品的題材和內容
1.勞動和工作的生活場景:《工廠大門》《水澆園丁》
2.家庭生活情趣的記錄:《嬰兒的午餐》《玩紙牌》
3.政治、文化新聞實錄:《代表們登陸》
4.自然風光和街頭實景的拍攝(景深鏡頭、移動攝影)
(二)影片敘事類型:
1.新聞片——《代表們登陸》(新聞片的先驅)
2.紀錄片——《消防員》
3.喜劇片——《水澆園丁》
4.追逐片——《假膝行人》
5.旅行片——《在美國拍攝的39個景象》
(三)影片的形式特點
拍攝:固定視點的單鏡頭《火車進站》
題材:生活動態、自然現象、人群和人物的變化
風格:紀錄現實的敘事藝術(再現生活)
(四)貢獻及局限
1.電影的第一人:拍攝并放映了電影史上第一批影片,開創電影的歷史。
2.現實主義態度:室外攝制,邁向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;再現生活,“從實的捕捉自然景象”,具有文獻意義。
3.發現電影記錄本性:以最初的創作實踐和電影觀念,證明了“照相性”、“逼真性”是電影與生俱來的本性之一,成為電影現實主義思潮的源頭。
4.高超的攝影技術:視覺效果層次豐富、運動感強烈。
5.表現手段和敘事形式的可能性的追求。
6.盧米埃兒的電影攝像機推動了許多國家電影歷史的進程。
局限:
1.始終停留在原始記錄的水平,跟不上電影發展的步伐。
2.大部分鏡頭是全景拍攝。
3.沒有故事情節。